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百年校庆系列报道之七)那些年 那些事——集美商科抗战时期内迁办学“史记”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9-06-17 点击数:

导读

抗战时期,集美学村内迁。1937年10月13日,师范、中学迁往安溪文庙;10月27日,商业学校迁往安溪后垵乡;1939年1月,集美职校下辖的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校14个班614名师生来到大田。日寇飞机疯狂轰炸大田县城,同年9月,集美职校师生迁到城郊的玉田村。此后直到1946年,山村处处回荡起了琅琅书声。1940年11月,陈嘉庚先生专程来到玉田村视察集美学校。八年间,集美师生和玉田村村民亲如一家,相濡以沫,结下了深情厚谊。

  远离涛声:抗战时期辗转内迁

1937年6月至1945年5月,为集美学校的播迁时期。

1937年9月3日,日本飞机、军舰掩袭厦门,集美危急。校董陈村牧召开临时全校校务会议,讨论对时局应取态度。为确保师生安全并办学不致中断,学校准备迁往内地。

当时,同安、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均为可选之地,但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安溪县的地理环境最为适宜。安溪属山区,距离泉州、厦门有一定距离,不是敌机轰炸的目标,却有两条主干公路可通集美、泉州等地;又因集美各校安溪县籍的教职员及学生较多,已毕业的集美校友在安溪县工作的也很多,再加上安溪县当局及当地士绅也表示欢迎和支持,因此倾向于迁往安溪。

9月19日,学校再次召开临时校务会议决定,师范、中学、商业三校先移,水产、农校暂缓,小学不移,一切因陋就简。1937年10月13日,师范、中学迁往安溪文庙;10月27日,商业学校迁往安溪后垵乡;12月7日,农林学校迁往安溪同美乡;12月16日,水产航海学校迁往安溪官桥乡。

10月20日正式上课。学生440多人;由于车辆有限,师生们大多背着行囊,唱着战歌,翻山越岭65公里,一天之内赶到安溪。11月2日,科学馆仪器标本装车运往安溪校舍。集美各中等学校内迁安溪后,因地点分散,管理困难;又因机构分散,经费困难;更因人才分散,不利于一人多用,乃有合并办理之议。1938年1月3日,全校校务联席会议,决定各中等学校一律迁入安溪县。

1938年5月10日,日军在厦门江头强行登陆,敌机飞往集美投六弹,集美小学师生避入后溪乡。11日,厦门沦陷。12日,集美小学迁同安县第三区石兜校舍。22日,敌机舰掩袭集美,轰炮四五百发,集美学校创痕满目。
 


    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安溪也不安全了。为求保全之策,减少战时风险,集美学校再次分迁。从1938年11月13日起,陈村牧等人深入闽中大田、永安实地考察,之后将新选校址方案向陈嘉庚作了汇报。1939年1月10日,集美学校举行第四次校务会议,遵照陈嘉庚“决将职业科移设大田”的电示,会上决定将商业、农林、水产航海三个职业学科移设大田。陈嘉庚电告支持,并拨付迁移、设备、建筑费计2200银元,责成叶维奏、叶书衷、陈延庭等负责迁校事宜;要求新学期保证在3月1日准时开学。

1939年1月21日,陈村牧带领叶维奏、叶书衷、陈延庭等人乘车抵达大田县城。集美迁校一事得到大田各界的支持,各方一致赞同将原驻军营地大田文庙、县体育场馆移交集美职校使用;大田中学(现为大田一中)支援了课桌椅和部分实验设备。1月27日,集美职校的教学设备开始运入大田文庙。省政府同时批复同意将集美各职校迁入大田,并拨付相应经费。教育厅以“岁丑元厅教丙永12095号”文指令核定校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学校聘叶维奏为校长,聘大田本地乡绅名流、集美校友范成钢、郑鸣和、范焕章为职员,着手办校。当时,集美职校借用文庙、朱子祠、县体育场馆为办学场所,安顿了下辖的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校14个班614名师生。

1939年,日寇侵华局势日益严峻,福州、厦门沦陷后,福建省国民政府迁至永安。大田县处在闽中腹地,扼守永安泉州公路要道,县城成了日寇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从1939年8月开始,日寇飞机频频骚扰、袭击大田县城。9月20日,六架日寇飞机在大田城区上空盘旋,瞄准文庙俯冲、扫射、轰炸。敌机飞得很低,几乎贴近树梢,猖狂得很。集美职校文庙校舍中弹2枚,师生因及时疏散到预备的防空洞内,幸无伤亡。校舍被炸毁数间,学生宿舍的物品被炸得四处横飞。因集美职业学校已被日寇盯上,安全没有保证,水产航海和商业两科不得不一度疏散到离城三里的仙亭山,以大地作茵席,以青天为帷幕,在“森林课堂”里上课。

集美职校的处境,引起了大田乡贤郑佐国、范震生、范士林、范成钢、范焕章、郑鸣和等人的热切关注。他们四处张罗,找到了大田城郊的玉田村。玉田村民风淳朴,当时离县城2公里,背靠森林茂密的仙亭山;离城近,又较为安全,是办学的最佳地点。集美职校于10月2日再度迁到城外的玉田村。

在诸多乡贤的发动下,深明大义的玉田乡亲慷慨腾出了范氏祖祠、龙兴殿、太保宫、观音堂、严氏祖祠、后池祠、前宅、后厝、积善堂、宜书堂等43处宗祠、民居,供给集美职校办学。
 


大田文庙校址
 

  水乳交融:师生村民亲若一家

玉田是千年古村,早在唐末,就住着温姓、曾姓、张姓的几户人家。公元905年,范姓先祖范元超、范子高父子弃职携眷来这里定居,开辟田园,繁衍子孙。范元超父子是官宦出身(范子高官至礼部尚书),专注文明礼仪,尤其尊师重教。玉田村族风淳朴,代代相传。

在玉田村,集美职校师生很快“入乡随俗”。在当地乡贤和村民的协助下,师生们把一座座民宅、祖祠修葺成洁净的教室、办公室、图书馆、膳厅、宿舍、医院,把水塘填平整理成操场,又疏通水沟,整修道路,种植花草树木,玉田村俨然成了“第二集美学村”。村里房前屋后,村道地头,后山林间,集美学子手捧书卷、琅琅诵读,成了抗战时期大田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1939年6月26日至27日《福建民报》刊登的《生活在山间》一文,就描写了当年集美学子在山间上课的情景:“‘书声琅琅,遐迩交缠’,我们只要稍一留心,即可听到从另一群的人们那里传送过来的读书声,讨论声……笼罩在这山的周围。那三五成群的人们,就在这声膜的底下,过着课室里的生活。”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集美师生与大田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战争最困难时,大田县城几乎断粮。受学校之命,在校生林志群、林先立、林其盛等回乡筹粮,武陵乡开明士绅林笏隆立即打开粮仓送粮,还召集各村富庶人家出手支援。大田一中退休教师林青山当年是集美职校的校工,据他回忆,玉田村的乡亲常帮助集美师生养猪、种菜……每逢学校上课,乡亲们生产和生活,总是处处为师生着想:路过的农夫放松了脚步,往返的牧童停止了歌唱,顽皮的孩子也停止了嬉闹。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乡亲们把集美学子当成自己的子女。村民常年帮助学校劈柴、挑水、采药治病和协助生产自救;房东嫂子、大娘时常为学生们缝补浆洗,端茶送药。师生们也把乡亲们当作亲人,农忙帮工、节日慰问成了一门“必修课”;他们热心帮助村里孤儿寡母,成为当地美谈。集美职校迁驻玉田村八年,师生和村民间没有发生过冲突事件,甚至连校舍和民居都不用上锁。
 

  激情岁月:抗战时期珍贵的办学历史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战将士,访问了延安和重庆。慰问结束后,陈嘉庚于同年11月回到故乡福建,专程视察集美学校。11月14日,陈嘉庚抵达大田玉田村。当年在场的范起正回忆道:“陈校主乘车来,他个头不高,精神很好,全校师生都列队欢迎”。

在欢迎大会上,陈嘉庚慷慨陈词。他讲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举,讲到了他北上延安看到的一切。他激情满怀地说:“在那里,政治清明,没有腐败,军民一家,上下平等……这是克敌制胜之本,中国有救星,抗战有保证,民族有希望!”陈嘉庚一席话,让大田集美职校师生豁然开朗,进一步认识了共产党、八路军。

11月15日上午,在中山纪念堂县政府召集的大田各界欢迎集会上,陈嘉庚再次发表演讲,掷地有声地说:“抗日的希望在延安,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是夜,陈嘉庚带来的南洋华侨慰问团文工队与大田集美联校等,在县体育场联合举办抗日救亡宣传文艺晚会,晚会上集美职校女生领唱的《流亡三部曲》令全场观众潸然泪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抗战、消灭日寇”的口号震天动地。

集美职校在大田期间,浓厚了当地的读书风气,玉田村民受到学校影响,重视子女教育,全村供孩子读书上大学蔚然成风。学校传播了进步文化,改善了医疗卫生,促进了当地淡水养殖和西瓜种植等生产技术;足球、高台跳水、撑竿跳等许多体育活动项目也随着集美学子带到大田来。集美职校内迁大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多时在校生达到1000多人。

1941年8月,内迁大田的集美职业学校生员增加、专业扩大,经省教育厅核准,恢复了战前的三校独立体制,分别升格为“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集美高级商业学校”、“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

1942年8月,随着局势和缓,加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舍日显拥挤,同时为了便利沿海渔民子弟就读,“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从玉田村搬回安溪县办学。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至1946年,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才撤离大田回迁闽南。 (本文改编自东南新闻网,作者:苏诗苗)

链接1:森林课堂

每当空袭警报响起,上千号师生迅疾集合,上仙亭山、进大森林,几十个班级依序散布在林间空地上。黑板挂在树上,老师站在树前,学生席地而坐,膝盖权当课桌……头顶日寇战机盘旋呼啸,林中集美师生书声琅琅,课间抗战歌声阵阵,午间乡亲送饭上山……仙亭山“森林课堂”成为抗日烽火中一道壮美的风景线。
 

链接2:情缘和佳话

播迁大田期间,集美职业学校(1941年8月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再次独立成校)师生秉持诚毅校训,艰难磨砺,弦歌悠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诗篇,留下一段情缘,一串佳话……


1.师表风范

当时集美职业学校提出:以时间补空间,以精神补物质,以自修补上课,以实习补课本的教学方针。

学校设立《导师制》,学生每组各设导师一人,导师由校长亲自从专任教员中选任,以人格高尚,堪为学生表率,且能切实负起训导责任者为标准。明确规定:教师要管“教书”,更要注重“育德”。导师日常必须“三到”:晨到操场,带队跑操晨练;午到膳厅,了解用餐情况;夜到寝室,查铺安检。

导师还要批改学生的生活周记,监督学生用款,每学期对每一个学生,至少须有两次以上谈话,并要填写学生的情况报告,送交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除导师认真负责督导外,校长每天晚上也坚持到学生自修室和宿舍巡视,风雨无阻。
 



2.学生至上

1939年9月20日9时许,白岩山、四海寨防空警报骤响,集美职校停课,5分钟内撤入凤山原始森林。军训教官王虎臣向校长叶维奏报告:水产航海科少了病号林先立。

“没有什么比学生更重要!”一名老师义无反顾地冲出了密林,两名同学紧随其后。几分钟后,他们背着病号刚跑进密林,日寇的500磅航空炸弹从天而降,集美职业学校文庙校舍和县立中学教学楼被炸毁,林先立同学的床板被炸成碎片,蚊帐飘挂在文庙的树梢上,枕头则飞落邻近的县立中学“三育斋”屋顶上……
 


    50年后,在澳门事业有成的林先立每当谈起这惊险的一幕,莫不感慨:没有老师和同学舍身相救,我早就被日本鬼子炸死了……
 



3.薪火相传

集美职业学校移师玉田之后,为解决教工子女和当地百姓的求学困难,增办“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抗战胜利后,集美职业学校陆续复员集美。校董会研究再三,决定“附属学校”作为一份礼物完整地移赠大田县国民政府。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0592-6283333、0592-7790910 传真电话:0592-6079124
招生电话:0592-7790966、0592-7790977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教务处电话:0592-7790916、0592-6070392

学生处电话:0592-7790908、0592-7790919、0592-7790920

邮箱:bgs@www.abc6161.com 邮编:361022